2018-1-2 点击次数:1451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疼爱的子女。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有研究表明,他们中许多人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很难愈合。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单亲家庭学生主要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抑郁。
有的子女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欢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我在北京电视台一个新闻调查类的节目中看到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她说最见不得别的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还有另一个男孩,由于父母的互相推诿,他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家,那双无助、忧郁的眼睛另人难以忘怀。
2、憎恨。
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我区对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的对比调查中(以下简称我区调查)显示对社会公益事业表现盲目和冷淡的单亲家庭学生比正常家庭学生高近6%,具有较强敌对心理的单亲家庭学生比正常家庭学生高出10.8%。
3、易怒。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的缺陷,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会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在我区调查中反抗攻击特点比较突出的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分别高4%和16%。
4、自卑。
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高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了许多,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就越来越差,甚至于有的学生会常常萎靡不振,破罐破摔。我区一所中学初二位女生,在学校整个蓬头垢面,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样子,在班里几乎不与任何同学交往。
5、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学生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我区的调查中,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因为家庭的变故,很多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所下降,过去曾不如自己的同学,可能超过自己),不服气,于是会产生对立情绪,觉得别人不公平,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我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同时虽然自卑,但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6、胆小、孤僻。
一些家庭在解体过程中或不停地吵吵闹闹,或长期冷战,家庭里充满了火药味,甚至把子女当成了出气筒。这些孩子在家庭的紧张气氛中战战兢兢地生活;也有的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切包办;还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为了给自己争口气,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上述这些情况都会成为这些孩子胆子小,性格孤僻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说话,不敢回答问题,总是独立躲在一旁,甚至由于过于紧张话不成句,面红耳赤,浑身出汗。
7、情绪不稳定。
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等。在我区的调查中,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上课经常走神的前者比后者高5.9%;觉得自己很不幸的前者比后者高9.8%;单亲家庭学生中44.8%的学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比正常家庭学生高出10.8%。这些惊人的数目充分反映出单亲家庭学生存在不良情绪是非常突出的。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上述不良心理特征,对于他们认知能力发展,学习成绩提高,人际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有调查表明,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中单亲家庭(主要指离异家庭)学生占83%;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81%;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78%。在我区调查中,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几乎没有朋友的前者比后者高2%;与同学能够友好相处的后者比前者高7.2%。据有关统计,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10~30%的人来自单亲家庭。我区调查中,双差生中的单宁家庭学生占25.4%。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调适 以上分析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应该看到,他们这些心理特征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造成的。但这一情况是不是就不可改变呢?是不是他们就永远也走不出家庭不幸的阴影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只中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能够更加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就能够帮助这些孩子走出阴影,尽快恢复过来。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经过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终于有了一个重要发现,即单亲家庭(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从家庭的打击下恢复过来的过程,有着某种共同的情绪模式,他们的情绪变化大致经过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愤怒、痛苦。发生在家庭变化初期,表现出极度失望,万念惧灰,这是一个备受伤害的时期,通常要3~6个月,甚至超过1~2年之久。这个时期的主要再现是:爱哭、忧郁、做恶梦、情绪低落、不愿讲话、喜欢孤独、喜怒无常、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自信心下降、焦虑(如对考试过分紧张)等。
第二阶段:盲目乐观,经过强烈悲痛进入一种较短暂的精神亢奋状态,对什么都无所谓,似乎一切都好起来了;嘻嘻哈哈,满不在乎;言д不能自制。
第三阶段:流动出走,此时会行踪不定,心燥不宁,注意力分散,上课精神不集中,甚至于旷课,不完成作业;漫无目的的乱走,内心极度地痛苦、空虚,几乎处于生理心理的极限状态。
第四阶段:有30~40%的学生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此时他们勤奋、用功、积极肯干,但内心感到过重的精神负担,他们感到生活的残酷,自己的孤独,精神紧张,要用自己的奋斗摆脱困境,与命运抗争。
第五阶段:渴望、思索。许多单亲家庭学生经过痛苦之后,没有在逆境中侄下,他们渴望温暖的家庭,渴望朋友的友谊,他们从自卑中清醒过来,开始思索,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逐渐成熟起来。
第六阶段:获得新生,他们不再为家庭的事悲痛,振作起来,他们履历向上,走向成功。从开始进入最后阶段,一般要2~3年或3~5年。多数学生要经过这六个阶段。但这六个阶段并不是绝对的,每一阶段的时间也不确定,会因人而异。做为老师应充分地了解、理解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比如第一阶段,学生对前途充满了恐惧、担心和忧虑,情绪极不稳定,教师绝不能随便批评、指责,应更加关心他,以减轻他的内心痛苦;第二阶段,老师不仅仅是关心、安慰,还要适时、适当地讲清道理,告诉他今后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阶段,更应该慎重对待,此时学生心理负担处于极限状态,老师同学都要谨慎从事,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第四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正视现实,把握自己的命运。
第五、第六阶段,教师更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进一步引导、鼓励,以帮助学生彻底摆脱痛苦,走出阴影,重新获得新生。 以上在这六个阶段中,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十分重要,可以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档案,掌握其家庭情况、本人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并随时将其表现,教师所做的工作记录下来,总结经验,把握教育的时机、分寸、方法。另外教师教育的方法也不仅仅是通过谈话,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如参加活动、家访,交给具体任务发挥其特长,安排班干部和同学共同帮助,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等等。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导,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促使单亲家庭学生也与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