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9 点击次数:1692
人前不敢说话,不敢社交,这是很多人心理困惑,而有些人以为自己是性格内向。但,其实很有可能这是一种叫社交恐惧症的心理障碍。
与性格内向不同,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患者往往会对社会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持久的焦虑和社交恐惧。
性格内向和社交恐惧有什么不同:
性格内向:
1.性格害羞、缅甸,不喜欢热闹场合,不想社交
2.主动选择离开人群,无明显焦虑反应
3.在陌生场合会感到有些焦虑(如,心跳加速)
4.习惯了,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社交恐惧:
1.内心渴望社交,但有社交障碍而无法社交
2.被动选择离开人群,有明显焦虑反应
3.对外界具有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腿脚无力等症状
4.严重影响工作、社交和生活
社交恐惧危害
随着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交恐惧已经成为焦虑症和酗酒后第三大心理疾病。
性格内向和社交焦虑真的是两回事?
那么,轻微的社交焦虑和内向性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从目前研究结果看,不管从程度上,还是本质上,这两者都不是一回事。
假如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只是程度上的差异,那么所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都应该首先性格内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性格内向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大约仅仅占总患者数的一半。
那么性格内向的人就会体会到社交焦虑吗?
也不是,七成的内向者并不觉得社交是件令人害怕、不安或者有压力的事,他们只是不那么愿意多跟人接触。
从本质看,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中包含一些内向性格不普遍具有的特质: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和焦虑症、抑郁症、恶劣心境等精神障碍同时发生,这三种障碍都有必要进行正规治疗; 社交焦虑障碍让患者承受着强烈的回避行为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单纯性格内向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的特质让他们痛苦;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到病情的影响,这不是一种性格特质会发生的影响。
如何治疗社交恐惧:
1.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焦虑的药物及其它药物联合治疗来减轻症状,但药物必须由医生处方,请遵循医生的指引。
2.心理治疗:针对恐惧症的心理治疗可以协助患者处理情绪,改变思维方式和找出应对方法。最主要的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等。
3.自我帮助:
(1)让自己想想害怕的场所、情境及事物,想象自己进入其中有何感觉,当自己的焦虑情绪渐渐减轻后,再慢慢暴露在场所或情境之中,逐渐适应自己害怕的场所、情境及事物,当然,暴露在场所、情境或事物之中时需要有你的亲友陪伴在身边,待觉得自己逐渐好转了,就可以让亲友离开了。注意,如果自行实施有困难,建议求助专业人士。
(2)试着走出户外、运动,简单的工作及家务。
(3)正确对待自己的评价,接受亲友的鼓励。
(4)拒绝酒精的诱惑,它也许能让你在开始的数小时感觉不错,但之后会让人更难受,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借酒消愁。
(5)对自己有信心,很多人都患有同样的病症,这可能是一种经验,康复了,就会发现有能力去解决更多的人生问题及转折。
总结:
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一度被混为一谈,但是现在已经确定了,它们没有直接联系。
内向和社交焦虑都分程度轻重,但是它们各自再轻再重,都在本质上是两回事。
假如觉得跟人交流让自己压力很大,生活、工作、学习多方面因此受到影响,那么这更像是病态的社交焦虑障碍,而非正常的性格内向。社交焦虑的严重程度达到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比常人(包括内向的人)更容易在人际交流、学业及事业等方面表现不良,而且更容易担心、不安、紧张。
认知行为疗法(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作为推荐的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轻度和重度的广泛性焦虑患者。症状严重的话,医生可能会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辅以一些药物。并不会吃一辈子药,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调整和治疗师、医生的专业帮助,最终是有望停药的。内向这种特点,一点错儿都没有!内向的性格有自己的优势,它不需要治疗;需要治疗和干预的,是程度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