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9 点击次数:1162
如何去除内心无力感:9种无望感,哪种限制了你?
当我们在一段时间和很长一段时间里感觉内心无力感时,需要什么方式让我们走出心理困境:
“虽然还年轻,明明自己的人生都还没有展开,但总觉得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希望了呢”......
经常在咨询室里碰到这样一些明明在别人看来还充满了可能性和希望,自己却总是觉得无望、低落的朋友。看到他们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心疼。这些身处在煎熬中的灵魂,找不到能够寄托自身存在感的所在。
“希望感”由三个要素组成。只有生活中拥有这三种感受的人,才能持续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
a.依恋感:
指能够持续地信任他人,愿意和他人建立连接、互相支持,在生活中有亲密和爱的感觉。
b.掌控:
感到自己是强大的,对完成目标充满信心、同时拥有实际可行的方法;
c.幸存:
有幸存感的人,不会让自己长期困在糟糕的情境里,总有办法逃脱困境。而且,即便经历负面事件,他们也能在一时的痛苦之后,仍然坚持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一个人常常感到“无望”,一定是这3者中的某种感觉有所缺失、或彻底瓦解了。
1. 异化感
异化感指的是,在人群中没有归属,总是觉得自己和大多数人格格不入,以至于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感到“孤立无援”。根源是生活中完全没有依恋感的存在。
缺乏依恋,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没有人爱自己,关心自己。异化感重的人,只能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跟大家不一样,不值得被爱,不被人渴望。他们渴望人群,但是又恐惧人群。因为他们并不确定要如何表现,才会被人群接纳。
他们习惯猜测别人的心思,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慢慢地也变得很难对他人和环境产生信任,觉得外部世界充满危险。
2. 被抛弃感
如果生活中缺乏依恋,而我们刚好又深陷困境。被抛弃感就会困扰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被所有人抛弃了,只身一人面对艰难的人生。
有些人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差,很少互动,缺乏温情,又在城市中过着其实很艰苦的生活,身边还缺少朋友,他们就会感到“被抛弃了”的无望感——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被抛弃的处境正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没有给任何人帮助自己的机会。
3. 平庸感
如果生活中缺乏依恋感,同时又经常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环境——比如工作并不十分出色,想要达到的成就并无法实现等等。此时人们会被“我太平庸”的无望感困扰。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那些其实对生活很有掌控力的个体,如果没有依恋的对象,用肯定的眼光注视他们,他们仍可能产生“我太平庸所以不足够吸引到他人的爱”的想法。而相反,那些实际上也许天资并不过人,身边却充满了赏识和肯定的人,能够始终感受到“我还有可能”的信心和希望感。
如果没有对自身和生活的“掌控感”,我们可能陷入以下三种情况:
1.无力感
如果总是在挑战能力不可及的任务,我们会越来越丧失掌控感。当掌控要素完全瓦解,深深的无力会完全限制住我们的人生。认为自己没能力去追求,无法成为生活的主宰,只能被动接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
当成年生活的标准越来越难以接近,有一些人在潜意识中就拒绝长大,不愿面对被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2. 压迫感
对自己的生活缺乏足够的掌控,自己的人生选择经常被他人主宰——比如过于爱掌控的父母、伴侣等——我们就会感到一种被压迫感。
虽然压迫感和平庸感都是由于缺少掌控和依恋要素造成的,但两者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压迫感中,他们有一个“责怪”的对象,怀着对对方的不满;而在平庸感中,人们甚至比在被压迫感中更虚弱,他们觉得一切的根源只在自身。
3. 有限感
有限制感,是一种更加普遍的感受。当社交网络不断造就一个个“完美无缺”的人生范本,我们都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限制了我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要做一个充满希望感的人,必然需要有走出困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缺乏了这种“幸存过”的感受,人可能陷入以下三种无望感:
1. 宿命感
宿命感,经常被人谈论起。王菲的歌词也因此口口相传:“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但宿命感实际上是无望感的一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体验。认为自己的生命不会再有“令人惊喜的变化”。
2. 囚禁感
如果人们不但觉得恶劣的处境难以改变,且身边也缺乏依恋,人会感到一种囚禁感。一种是来自他者的囚禁,主要是指来自另一个人或集体的压迫,比如在婚姻中,一方受到另一方的冷暴力或虐待。
另一种是自我囚禁,比如有些人无法离开一段糟糕的关系,并不是因为另一方限制了自己的身体或思想的自由,而是他们的自我感不愿舍弃这段关系,这有可能是由于低自尊,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关系,还可能是来自他们潜意识中的强迫性重复,有一种想回到最开始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变被动为主动,掌控曾经的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
而他们实际上画地为牢、被困在了原地。
3. 无助感
无助的人不相信他们能够安全在世界上生活下去,觉得自身暴露在各种威胁之中,而自己又是脆弱的,缺少足够的能力掌控局面、应对危险。
这种无助感可能会伴随一种典型特征,即害怕完成某些看似最基本的小事,比如有些人不敢开门,或者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在这九种无望感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依恋”、“掌控”、“幸存”三种要素全部缺失,这种状态与抑郁和自杀有紧密的联系。
无望感,一方面会导致无力、意志消沉。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强烈的攻击性,这被称为“无望者的暴怒”。这些人,就有可能做出在大街上伤害许多陌生人的举动。
被抛弃感、压迫感和囚禁感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暴怒。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痛苦是由于有些人忽视、阻碍了他们的需求满足,所以他们想用极端的方式去对抗或报复。
“不被情绪控制,要从捕捉它们开始”。
当情绪发生时,你需要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生理、行为反应,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应对每一种具体的情绪。
如果你对情绪的感觉只是笼统、含糊的,比如“我真的感觉很糟糕”、那么,每一次感觉“不好”的时候,你都会产生一样的、负面的身心反应,但它只是一种重复的消耗,因为你始终不知道,自己每次具体需要应对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要想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反控制,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从而才能在每一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抓住它们,说出它们的名字,而不是任其发展和蔓延。如此,情绪才会被我们化敌为友。
今天给大家介绍这9种无望感,就是为了提高大家准确识别它们的能力。你的无望感,是由于缺乏了哪个希望因素(依恋、掌控、或幸存)产生的?理解之后,你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升你的生活中缺乏的部分。这将是你长期拥有希望感的第一步。
尽管看起来保持着完全的无望,人生就可以变得毫不费力。但是让我们还是不要选择依赖无望感而存在。
不要用“活成悲剧”的方式满足自恋,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值得你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