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30 点击次数:978
■记者 王燕
“娃不听话得很,让他严格按照学校上课的时间来作息,他不愿意,还顶嘴,爱发脾气,怎么办呀?”最近,初三学生小元的妈妈张女士,时常给心理辅导老师郑敏打电话,愁绪满怀地诉说着小元的居家学习生活状况。
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中小学生已经和家长一起居家抗疫一个多月,为防控疫情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和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别扭”,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疏解呢?
家长抱怨:“不习惯”“看不惯”
8岁男童虎虎的妈妈蒋女士是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上,她麻利干练;对待孩子,她温柔耐心。但在居家抗疫的这段日子,她发现自己的耐心似乎被用完了。
“虎虎学习不自觉,总要我催着。每天只要上完网课就拉着我陪他玩,我也不知道应该陪他玩什么,所以他总说自己很无聊。有时候我批评他,他还犟嘴,觉得自己很委屈。从来没有一个假期跟娃这么长时间地待在一起,我觉得很不习惯。以前没发现,这天天见面、时时管教孩子,是一件这么费劲的事。”蒋女士抱怨道。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这段时间,不少家长有着和张女士、蒋女士类似的烦恼,觉得孩子的很多行为让他们“看不惯”,和孩子的相处也从放假初期的亲密无间,变成了冲突不断。但同时,也有中小学生向记者诉苦,这一个多月来,父母比平时更唠叨了,对他们管得太严、太细;有时候学习累了想休息一下,父母却总说他们作业写得慢;写作业时父母总是以各种理由坐在旁边监督,完全不给他们自由空间;他们想跟父母玩个游戏,父母却以各种借口推脱等。
专家:别总牢牢“盯”着孩子
“矛盾冲突最有可能出现在‘管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自觉地侵犯了孩子的空间。我想提醒家长,不要总是牢牢地‘盯’着孩子,粗暴地要求孩子。同时还要以身作则,看自己是不是一有时间就拿着手机追剧、看抖音、玩游戏。”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西安心沁源心理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郑敏主任说。
在给小元做心理辅导时,郑敏了解到,小元对于妈妈要求他每天必须严格按照学校时间作息一事很抵触,他认为在“停课不停学”平台认真上完网课后,他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全天的学习任务,不需要妈妈一刻不停地催促,“有时候听到妈妈不停唠叨,我就觉得难以控制地烦躁,觉得家里都待不下去了,希望能给我一点自由的空间。”
于是,郑敏鼓励小元探索、调整作息规律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郑敏积极与小元的妈妈沟通,建议她尊重孩子,学会平静沟通,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但不要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郑敏促使母子俩进行了坦诚的交流,短短几天,母子俩的关系就比此前和谐了许多。
自我管理是“硬核”实力
如何处理这段特殊时期的亲子冲突,对家长来说是一个考验。郑敏说,大多数中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责任和自我管理意识;但是,很多孩子在离开学校和老师的监督后,暴露出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缺陷。此时,家长不应该使劲唠叨或冲着孩子发火,而要帮助孩子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比如不要盯着孩子上网课,可以提醒孩子“到时间了,该上课了”;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坐在旁边“陪写”,过段时间来看看就行,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自我管理模式,在学习方面让孩子当主人,家长起辅助作用。
“学习固然重要,但自我管理能力在今后孩子步入社会后也是一个比拼的‘硬核’实力。”郑敏说,自我觉醒、自我思索、自我调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部分。在居家抗疫的这段日子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兴趣爱好,但孩子必须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比如想要上网时,应该给父母讲清楚上网想看什么、玩什么,让父母打消顾虑;而家长更是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断学习新事物,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兴趣点和所思所想,孩子也会认为父母是可以很好地交流的,就会从内心减少抵触情绪。
对于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郑敏认为,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想多睡一会儿,孩子看书时愿意腻在床上等要求,但不能溺爱。居家抗疫的这段时光是非常难得的亲子时光,家长不妨抓住这个特殊时机,给孩子一个高质量的陪伴。在小学生上完网课、做完作业后,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玩游戏、做家务、聊天、绘画、读书、做操等,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意义。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心理方面的困惑, 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