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点击次数:4707
九霄心理
暴食背后的原因,是个体本能地留住一些人和事。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突然之间暴饮暴食。这是一种很难控制的行为,就好像是发自个体本能的需求一样。我们说一个行为背后,一定存在符合逻辑的心理原因。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暴食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个体想要把什么东西留住。把食物吃进肚子里,真的就好像是“永久地得到了”一样。进一步解释就是,个体存在分离焦虑,难以面对流失的东西。甚至面对时间的流失,都会让他们为之触动。可是时间本来就是源源不绝的,为什么要感伤呢?
过度暴食的心理分析
早期的丧失体验
经历过丧失体验的个体,会出现过度暴食的行为。丧失的内容其实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玩具的损坏、丢失;可以是时间的流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等。父母无法理解个体的内在痛苦,无法与孩子达成情感同调,也可以视为一种丧失体验。在个体的逻辑中,如果我喜欢的事物不能永远在身边,我就会感到伤心、难过。即便此刻它还在我手里,当我知道它马上就会离开时,我也会感到难过。暴食的一种心理诉求,就是把我喜欢的东西永远地留在身边。
把东西留住的一种方式
暴食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把东西留下来的方式。食物所代表的已不再是食物本身,它代表的可能是某个人、某件事物;代表的可能是一种爱,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当你把食物吞下肚子里的时候,你会获得一种暂时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饱腹感”带给你的,可是从心理层面上来解释,就好像你真的把美好的事物留住了一样。显而易见的是,当你肚子里的食物消化之后,你又会获得一种匮乏感,好像美好的事物又离开了你一样。于是如此反复暴食,成为你不可控制的习惯。
分离对个体的影响
美好的事物不会长久
人生总有分离,这意味着美好的事物不会长久。当我们面对分离事件时,就会有一种失落感,甚至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我们本能的认为是事物离开了我们,而不是我们主动地离开了事物。这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前者,我们将问题指向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事物离开我们;后者,我们将问题指向他人,认为他人不够好我们才选择离开。前者会让个体更加脆弱、敏感;后者会让个体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其实,纵然美好的事物可以永存,也会被更加美好的东西所替代,分离是人生的常态。
卡在过去的状态中
不管是谁离开了谁,凡是经历过分离事件的人,如果不能尽快从中走出来就会卡在过去的状态里。比如:从高中到大学,这是一个常见的分离事件。如果你到了大学,心里面还整天想着高中时期的生活。想着高中的老师和同学,想着高中时期的种种事情,你就会难以融入大学。其结果可想而知,你没办法专注大学学业,没办法在大学交到好朋友,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形。这说明你卡在了高中的状态,你没办法接受这种分离。就好像是刚刚离开母亲的孩子,吃不下、睡不着、坐立不安的状态。
走出暴食强迫
发展社交
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他们极力否定社交所带来的好处,认为没必要合群。事实上,这是他们长期压抑自我的表现。暴食代表的一种通过生理刺激带来的满足感,这些满足感本来应该是通过社交获得的。由于社交能力的欠缺,人们没办法通过社交来满足内心的需求,只能通过暴食的方式进行心理补偿。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你彻底弄明白之后,你会发现原本的不好的习惯自然就改掉了。理解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分离是一种成长
意识到分离是一种成长,就不会因为分离而过分伤心了。个体对事物的依赖,是让个体变得敏感、脆弱的根本原因。一种安全的依恋方式是这样的:当这件事物存在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开心;哪怕当这件事物离开自己时,虽然没有那么开心了,但是至少不会因为它的离开而伤心。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实的舞台。哪怕人事变迁,哪怕时光流转,我内心的舞台仍然能够承载各种变化。只有获得这样的一种体验,才能够拥有稳定的情绪。
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
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事物,你会意识到分离只是暂时的。所有美好的事物其实都不会离开,它只不过换了一种陪伴你的形式。小时候我们玩的那些游戏也都离我们而去,可是我们有了新的方式带给我们快乐。想要避免卡在过去的状态,就要敞开心胸,任凭事物流转。你今天所失去的东西,明天就会换做一种形式出现在你身边。当你放弃了打游戏的时间时,你可能会不由自主的捧起一本书来读,你会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乐趣。当你关注的事物更高、更深、更远时,过度暴食就成了微不足道的事情。
总而言之,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为什么暴食,理解到底是想要留住什么。当你找到答案之后,你会恍然大悟。 疗愈与蜕变 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心沁源这个心灵疗愈的家园中 我们将一起陪着你 活出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