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甦研究组开展了一项面向3-6岁幼儿及其家长的实证研究,探查父母的内隐理论对幼儿早期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 learning)的影响,以及幼儿的成就动机和目标导向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父母的潜在信念会通过有意识或/和无意识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行为。根据理论-目标-行为模型和成就目标的趋近与回避层级模型,父母的内隐理论可能会最先作用于幼儿对待成败的态度和整体的动机倾向,从而影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结构,并最终影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习惯和风格。
研究结果发现,父母的增量理论与孩子的积极学习品质显著正相关。父母越相信孩子的智力是高度可塑的,孩子的能力动机越强、注意力和坚持性水平越高、学习态度越良好、学习策略越灵活。此外,孩子的成就动机和目标导向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到了连续中介的作用(见图1)。对成功的渴望(hope for success)与孩子的学习导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专注于掌握和提升能力)和表现导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专注于取得好结果和正面评价)正相关。对失败的恐惧(fear of failure)则与孩子的学习导向负相关,与表现导向正相关,学习导向有利于积极的学习品质,表现导向则相反。通过这一二阶中介路径,父母持有增量理论的程度越高,孩子便越多地渴望成功,越少地害怕失败,从而总体上促进了孩子的学习导向,减少了孩子的表现导向,最终有益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