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7 点击次数:31
从事心理咨询这么些年,我发现: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就是:过度思考。
思考过去,思考未来,就是无法专注当下。
比如,工作上出了一个疏漏,就情绪低落,不断懊悔、自责:“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做,就好了”“都是我的问题,我根本做不好事情。”
说白了,就是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有句话说:活在过去的人,容易抑郁;活在未来的人,容易焦虑。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说:“过度思考是一种病。”
01
焦虑是因为你“想太多”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位网友的自述,说她偶然加到了一位非常崇拜的前辈的微信。
起初两个人聊得也很愉快,可突然对方就不回她消息了。
她就开始胡思乱想,觉得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惹得前辈生气了?
或是和她聊天太无趣了,所以前辈不想再搭理她了?
又或者是觉得她根本不配,直接拉黑了她?
可一个多小时后,她又收到了前辈的微信:“不好意思,我刚刚在外面,手机没电了。”
有人说:
“生活中80%以上的烦恼,都是源于想太多。”
因为想得太多,会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是创造出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来,从而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中。
过分的敏感和在意都是一种病,它会让人活得犹如惊弓之鸟。
可到头来,除了让自己身心俱疲,别无意义。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个实验:
要求一群实验者把未来7天的烦恼都写下来放进箱子里。
到了三周后,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都没发生。
接着他把剩下的烦恼的再次投进纸箱中,可三周后,却发现那些烦恼,也不再是烦恼了。
你以为的困扰,其实并不一定会发生;即便是天大的难题,也自有它的解决之道。
02
“想太多”就是在浪费生命
身边有个想要考研重回校园的同学,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去。
每天都在花很长的时间思考,经常愁眉苦脸地向朋友们倾诉:
我这都工作几年的人再去考研,肯定考不上的吧;
考研很难啊,感觉我坚持不下去啊;
离考试时间就剩八个月了,我肯定来不及准备了……
她等待纠结的时间越长,越没有信心,在痛苦的纠结下,最终放弃了考研。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思维反刍。
它指某个人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自我聚焦的反刍会增加悲伤,焦虑和沮丧的感觉。
与其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不如立刻行动起来,赶紧做决定,做了决定就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那些经常受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他有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可以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
那就是只去看那些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事,只处理眼前的问题。
不是把焦点放在明天或后天,也不是明年或十年后,而是把精神集中在“现在”这一刻。
03
“想太多”毫无意义
曾经一个朋友跳槽到一家外企,刚去公司的时候,顶头女上司非常照顾她,她对业务上手也快,又会看人眼色,和同事之间相处地非常融洽
但是有段时间,女上司突然整天板着脸,对她也是不咸不淡的,朋友觉得不对劲,她忐忑地从工作业绩查到工作态度,自己也没什么疏漏啊,每天都在细细回想到底哪里让上司失望了
那段时间,她一直活在焦虑中,情绪很是低落,每天去上班压力都很大,工作效率自然也下降了不少
事后,她才从其他同事口中得知,女上司只是脸上做了个拉皮除皱手术,医生叮嘱她不能多笑,这时候朋友才松了一口气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上司的一句话,便立即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朋友一句无心的玩笑,就开始胡思乱想觉得这段友情不牢固了;
恋人的一个无端举动,也会脑补出一场大戏,反复问自己他到底是不是不爱我.
这样乱想除了让你越来越焦虑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对未来的事想得太多,只会让自己在原地裹足不行,错失掉了良机。
对当下的事想得太多,只会在无形中设下诸多障碍,让自己难以尽兴。
对过去的事想得太多,只会让自己深陷在后悔自责里,难以继续前行。
别总说如果,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做了才会有结果。
与其思虑万千,不如放手去做。
若是成功,叫做精彩;若是失败,也算还了自己一个交代。
04
摆脱焦虑:想少一些做多一些
我们翘着二郎腿,刷着抖音,追着网剧,一遍遍逛着网店,等待着“双11”的折扣,焦虑着什么时候工资才能涨、房价才能降,却唯独没有多读一本书,多研究研究工作,为自己的职场加码,为钱包增肥。
我们一面吃着火锅,一面焦虑地跟闺蜜讨论着长胖了怎么办,皮肤变差了怎么办,是不是再也不能穿漂亮的衣服、拍美美的照片,会不会被老公嫌弃,连长大的孩子都会觉得别人家的妈妈更好看,却唯独不肯起身去健身房,享受挥汗如雨的快感。
我们焦虑着老了怎么办,谁来为我们养老,退休金够不够,儿子能不能靠得住,却唯独没有从年轻时就加强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者好好约一位保险经纪人聊一聊,为自己的后半生添一些保障。
你说,那还用问,想当然要比做容易喽!
可是,想着如何节衣缩食,过后半个月的你;想着商场里那件漂亮却昂贵的衣服,夜不能寐的你;想着天有不测风云,捂着存款省着钱的你,日子,就真的过得容易吗?
是不是,想着想着,又焦虑了?
其实有时候,能治愈焦虑的,唯有起身行动。就像我的来访者言,在意识到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后,就踏踏实实地上自习,准备起了考研,并间歇投着简历、跑几场招聘会的时候,告诉我:“日子真的过得充实开心了很多。”
有时候,所谓选择,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恰恰是行动的犒赏。
05
佛家讲:“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
想太多,心才被上了枷锁;想得少,万千烦恼皆可消。
当然,这里所说的焦虑,并不是心理学上讲的“焦虑症”,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焦虑是普通人都会有的情绪,而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需要寻求专业治疗,并不能“简单粗暴”地靠行动来治。
所以,答应我,如果焦虑成疾,不可自控,务必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如果不是,就立马起身行动!
相信我,做得多了,焦虑自然就少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疗愈与蜕变
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心沁源这个心灵疗愈的家园中
我们将一起陪着你
活出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心理方面的困惑,
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