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① 离成功越近,越容易后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打卡迟到、或是上学迟到,如果是迟到了 5 - 10 分钟以上,比起只迟到了 1 分钟甚至 1 秒钟,前者要好受一些。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 “差一点效应”。
SO,选项 ① …… 是正确的~ ✔
② 作出选择后,可逆性越强,反而越容易后悔
没有选择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自主性被剥夺,很难受;但如果可以选择的太多,我们又容易犯选择困难症,也不见得好过。
心理研究表明:如果某个选择一旦选定就不可逆转、不可变更,那么只要这个选项不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我们反而更好受一些。
还有的研究表明,在买了不能退换的东西之后,只要这东西不给你带来负面影响和麻烦,也能给你带来实际的可用价值,那么我们作为消费者,会立即进入 “想尽各种办法找它的优点、也想尽各种办法找其他同类商品缺点” 的认知模式(专业术语:“证实偏差” 。
SO,选项 ② …… 也是正确的~ ✔
③ 机会成本越高,后悔的可能性也越高
生命是讲究资源的,时间、精力、金钱、人脉…… 这些都是我们拥有的资源,而资源都是有限的。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每个选择的 A、B 两个选项,选择 A,那 B 的好处就成了 A 损失的机会成本,反之亦然。
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几个选项中作出选择后,机会成本越大,我们就越容易后悔、感到痛苦。
SO,选项 ③…… 还是正确的~ ✔
④ 自主控制权越大,越可能后悔
这一点和上一点是相辅相成的。
当我们在做一个选择时,影响我们决策过程的,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家长、朋友、同僚、上司、甚至是社会因素的制衡。
而在这些因素中,我们的自主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我们就在事后感到后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可以从正反两面来解释。如果是完全能自己做主的选择,我们就必须为这个选择带来的结果负责;相反,如果这个选择有很大部分、甚至是完全听从其他人而做的,那么我们就有了把 “责任怪在其他人、外部因素” 上的余地,自己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
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家对比了东西方的 “婚恋后悔” 现象之后发现,如果在一段关系中出现了 “我的恋人不是那个对的人” 或是 “我做错了一些事情,导致分手、离婚” 这样的情况:
-
西方人更容易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所作所为感到后悔。这是因为西方社会主张个人和自由主义:我在爱情和关系中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一旦感情发生问题,要承担责任的也就是自己了。
-
相反,东方人崇尚的是集体主义,在感情上除了自己的意愿外,更会参照父母、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甚至被这些非自己内心的声音掌控)。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对象不是自己真正爱的人、和自己不适合、三观不和做事思维方式各种都不匹配…… 我们也就不会完全怪自己,“因为本来就不是我自己决心要和 ta 在一起的!”
SO,选项 ④ 是…… 错误的~ ✖
诶诶诶?等一下!也不一定是完全错误的!不然的话,被家人安排相亲、服从父母的安排嫁给、迎娶一个 “正确的、被批准的、被要求的伴侣”,成了人生的最佳选择??
非也。
这种 “把选择的责任分摊到其他人和外部因素上” 的方法,实际上是属于一种防御机制。短期内,它的确能够起到保护 “自尊” 和 “自我” 的功效,但有一天当你老了老了、回看人生的时候,那些违背自己心声、或是从没给自己一个探索心声的机会的人,是会把后悔,累加成遗憾的。
-
违背自己心声的人,活得有多辛苦?
按上面第 4 点来看,在我国这种东方文化之下,听从父母去相亲、和一个门当户对的人成了家,真的不会后悔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你没有明确感觉到讨厌对方,对方也没什么明显的人格缺陷和人品问题,那么经过磨合,以及在满足家人心意之后、这段婚姻在物质和人际关系上都能得到双方家庭的支持,这段相亲撮合的婚姻也是可以长久的。
但如果你在多次接触后已经明显感觉到:这个人是真的一点都不喜欢、或是对你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未来可能的家庭生活模式感到厌恶和抗拒,那你一定要明白:这种情况,即使你忍了一阵子,你也忍不了一辈子的。而且,家庭和婚姻生活一旦开始,你忍得越久,要回头重来的成本就更高,你陷入后悔中不可自拔的痛苦也就会越深。
领英(LinkedIn)和福布斯(Forbes)发表过一篇刷屏全球的报道。在澳大利亚一家收治绝症末期患者的医院,有位护士 Bronnie Ware 在他们的床边,记录下了这些病人在临终前表达过的、比较常见的几种人生遗憾。
排名第一、最常见的一种人生遗憾是:
—— 我希望自己当初追逐了自己的梦想、听从了自己心愿,而不是按照他人的期望过活。
-
为什么这种遗憾会如此常见?心理学家告诉你:它不仅常见,而且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最为深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教授 Troy Higgins 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 “一辈子的后悔”。
Higgins 认为,所有人都有三个 “自我”:
-
实际自我(actual self):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的人,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
-
理想自我(ideal self):我内心里自己最想活成的模样
-
应该自我(ought self):这个世界期待我活成的模样、我 “应该” 做的事、说的话
听从内心的人,会把自己的 “实际自我” 尽可能靠近 “理想自我”,定义自己的人生。相反,另一个极端的人会用一堆 “应该” 来捆绑自己:
研究表明:真正伤害我们最深、影响我们时间最长的,不是我们为实现 “理想自我” 而作出努力之后的失败,而是我们明明意识到了 “实际自我” 和 “理想自我” 的差距,还依然停留在 “应该自我” 的层面、等待、隐忍、不作为。
什么叫不作为?我们来结合上一节提到的那四点看看:
-
有控制权,所以后悔。不作为,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明明可以做到,但没有做到的事情。所以,明明有控制权可以让自己听从内心,但选择了不去理会、甚至去否定自己的心声。
-
选择依然是可逆、可改变的。当许多人意识到自己的 “实际自我” 和 “理想自我” 之间存在差距时,此时此刻还是可以作出改变、向着理想迈进的。然而……
-
机会成本实在太高、太高。已经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年来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成了你无法挽回的机会成本。
-
离成功其实不远!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迈出勇敢的一步,可能是递出辞呈、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城市、结束一段已经习惯但没有真情实感的关系…… 我们就已经成功改变了当下的自己,更靠近 “理想自我” 了。
同时满足这四点的后悔,而且是累积了小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的后悔…… 这些后悔堆积起来,滴水石穿,已经不再是后悔,而是一辈子的遗憾啊!
“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勇敢地、真正地、去做自己。”
-
后悔可以有,但愿我们不留遗憾
道理谁都懂,但这种遗憾,为何一次又一次在无数人身上重演呢?
因为,顺应家人可以避免责骂、满足别人可以避免麻烦和非议…… 保持现状,可以说是最不消耗动力的选择了。
然而,这些乍一看 “好处多多” 的做法,都只能为我们的生命做减法(减去责骂、麻烦和非议),但不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可能、更不能为我们的生命做加法,所以我们的人生也就失去了丰盛的可能,也难有探索和实现心愿的机会。
要想避免从 “小后悔” 走向 “大遗憾” 的悲剧,我们需要的是:态度,和智慧。
态度,是承认和面对失败的坦然,更是在矛盾和质疑之前、守护内心真实的勇气。智慧,是利用一次次经历过的小后悔,“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有勇有谋,方能百战百胜。
① 允许自己后悔,甄别不可控因素
态度 >> 人无完人,那种完全没有后悔成分的人生,估计只有在虚拟游戏里才会有,而且还是开了挂的。
智慧 >> 告诉自己:选择中多有自己不可控的因素,你会坦然许多。不经历后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这不等于不作为:你要记录下这些影响结果的因素,下次争取预判这些因素会再次干预的可能性。
如果你通过收集信息和逻辑推导的方式,能作出预判,那就要利用自己的预判来调整下一次的决策。如果你发现这些因素是完全随机、不可预估的,那就放手,别怪自己。
-
② 善用 “后悔预期”,判定决策过程的主导者
当我们经历过一次后悔之后,下一次在做同样或类似选择时,就会变得特别小心谨慎、犹豫不决。这种预期到的后悔,虽然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但如果好好利用,是可以帮助我们的。
态度 >> 预计到后悔,总比没预计到后悔要好。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上一次的失败,能帮我们快速预估下一次可能的失败,并规避预计到的风险和障碍。
智慧 >>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不主动分析和总结上一场失败,失败就也只能是失败之母。上一次作出后悔决定的具体原因、所处的环境因素、和他人因素是什么,你能给自己做个清晰的复盘吗?
回答清楚这三个问题,你再和现在遇到的问题比对一下:这次做决定的过程中,能影响决定的人和上次一样吗?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上次的选择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次还同样成立吗?
管控好环境因素(特别是那些牵涉到的其他人),也不否认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你就会是下一次决策过程中最明智的那个主导者。
-
③ 倾听内心,给自己一次机会
态度 >> 忽略、甚至打压自己内心的声音,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可以允许自己作出些许让步,但这些让步的前提,是为自己追求内心创造时间、空间和可能,而不是就此开始按照别人的心意过活。要知道,能清楚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那你一定要握紧这些讯息!
智慧 >> 无需做代价和利益分析吗(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要是真的能把每个选项的好处和坏处都分析清楚,就没人会作出错误的选择、也没人会后悔了!
心理学家告诉你:你最需要的,是快速甄别危险和伤害的能力。
这份危险和伤害,更多是近期、甚至是眼下的考量。
大多时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总有一个又一个的 “从长计议”,才会导致真的在长远长远长远时间过去之后,后悔和遗憾堆积如山,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已经和一个重要他人开启了共享人生,比如已经成家甚至孕育了孩子,那你要考虑的危险就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有对这些人的伤害。所谓 “青春是生命的筹码”,大概就是说:在还没什么牵绊的时候勇敢做真实的自己,是最好的时机吧。
-
写在最后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后我想说:当你鼓足了勇气、充足了智慧、甚至都付出了所有去追逐内心…… 可能到头来,还会以失败收场。
但至少,你收获了真实。
这份真实,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你知道吗?
所谓没有遗憾的人生,不是没有失败和伤痛的人生;而是即便时光倒转一次,你也敢大声地说:
“我还会作出和当时同样的选择!”
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一份尽人事、听天命的觉悟。
当你摆出了足够的态度、努力积累和发挥了智慧之后,剩下的,就坦然交给老天爷吧。生命中有太多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成败,也许真的和你、和别人,都无关。
努力生活、尊重结果、也感恩那个勇敢过、付出过、奋斗过的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真切切地,活过了一遍。
-